阅读历史 |

第二部第四章嫌隙(4 / 10)

加入书签

有差不多叁万名俘虏,”有人大声说道,“不要樊城,那这些人怎么处理?难道把他们放了?”

“不,直接编入我军。”

如果说刚才会场只是有些哗然,那现在就是爆发了不满的嚷嚷和抱怨。

“这个小伙子是谁啊,怎么让他进来了?”有人叫道。

“小伙子,那可是叁万名俘虏,”近旁有个人笑着对他说,“不是叁十,不是叁百,是叁万!这么多人,你给他发武器,不怕他们哗变?”

闲言碎语、冷嘲热讽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,我的心顿时揪紧了,可松铭却依然是一副淡定的模样。

“可否允许我陈述一下理由?”他望着关羽说。

关羽抬起手,会场安静下来。

“我听说魏国的大将于禁跟这些士兵一起投降了……”松铭平静地说,“确实叁万人是个不安定的因素,可是请诸位设想一下,假如现在我们没有遭到吴国偷袭,江陵还好好的,我们马上就要攻下襄阳城,各位还会担心俘虏叛变吗?”

人们互相交换着不解的目光。

“我们是因为得知了江陵失陷的消息,下意识地把自己置于一种劣势地位,而觉得俘虏无法掌控。事实上在这些俘虏眼中,我们正处于一种势如破竹、所向无敌的优势地位,如此多人一同投降,说明了他们归顺的心,不然投降之前就自行逃跑了。他们反而担心我们会不会杀了他们,如果我们善待他们,他们怎么会哗变呢?”

议论声又响了起来,人们喁喁私语。关羽也露出了沉思的表情。

“为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,我提议给于禁安排一个显赫的官职,赏赐要隆重而丰厚,最好给他记上一个首功,让他做一个高级军官……”

“你在说什么胡话!”有人气愤地喊道,“给一个降将记功,还让他当部队的军官?你太荒唐了——”

“就是啊,我们这些将士拼死拼活还没得到奖赏,哪里轮得到敌人领功受禄?”

会场再次爆发出愤怒的声音,有人还挥起了拳头。

“这是前车之鉴,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。”松铭平淡地说,声音不高,有点被周围的嘈杂盖过,但关羽很专心地凝视着他,“我有一个部下在汉中之战时曾被魏国俘虏,他是我最忠诚、最亲密的战友和兄弟之一,但他倒向了魏国,十几年的亲缘竟然比不上一日的恩情……为什么?因为魏王对他嘘寒问暖,加官进爵,不吝赏赐……人都是这样的吧,在危难中会感念别人的好……我提议给于禁封赏,并不是看重他,而是让他成为一个榜样,告诉魏国士兵我们会善待、优待俘虏,让他们安心归顺。这样也可以影响襄阳城的守军,瓦解他们抵抗的意志。”

“主帅,万万不可啊,”有人对关羽说,“要是这样做,会让我们的将士寒心哪!”

“是啊,千万不能这样啊……”

不少人附和,关羽低头沉默,关平在旁边显得犹豫不决。

“不光是这样,”松铭继续说,“我还提议,等我们打下襄阳城后,把战利品送给上庸。”

“上庸?”关羽皱起了眉头,“这是为何?”

“我们来的路上经过上庸,当地长官说那里的土着不服管教,本来应该武力镇压的,贿赂不是长久之计……”松铭思索着说,“不过目前的局势,恐怕无论是汉中还是荆州都拨不出兵力给他们,因而只好暂时采取怀柔手段……他们希望得到多一点经费好拉拢土人头目,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,眼下我们拿这些钱没有用处,先考虑怎么活下来吧。把这些战利品交给上庸,让他们稳定当地的秩序,或许他们能派兵支援我们……”

“那都是不切实际的事,你这个前提就不可能实现!”之前那个代表南下派发言的年轻军官大声说,“吴国才不会好心地给你时间打下襄阳城,在那之前我们就会被他们联手给消灭了!”

“在下不才,对于抵挡吴国从南边发起的攻击有一点拙见,不需要很多人。实际上我们是有短期两线作战的能力的。”

松铭的话引来一片惊愕,有的人瞠目结舌,有的人轻蔑冷笑。

“哦,说来听听?”关羽问。

“诸位请看……”松铭再次示意沙盘,这次他指示的方向是襄阳城南面的道路,我也微微踮起脚尖注视着那里,“襄阳城南面有一条狭长的走廊,连接着当阳长坂坡,是江陵和襄阳之间最主要的通道。其西面是岘山,东面是汉水,像人的咽喉一样,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。假如我们把吴军引诱至此,在岘山布下伏兵,就能给予敌人重创而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。”

周围的人都现出精神高度集中的样子,显然松铭的分析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思考。战略上的事我不太懂,但是听了他的话我也觉得挺有道理,那座山跟汉水相夹的通道确实是一条狭窄的走廊,适合伏击。

“只要我们扼守着岘山这条通道,吴军就不可能从陆路威胁襄阳城,而这并不需要多少兵力就能办到。假如吴军要跟我们争夺岘山,那他们要花费的时间,付出的代价就很多了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