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26节(3 / 4)

加入书签

东市这种,这边都是奢侈品铺子,西市都是卖日常用品的,这种市井生活就没必要带旃达钵体验了。

不过路上不知道怎么的,就谈起了大唐和婆罗作物的差异,实际上两国相邻作物什么的相差也不是特别大,只不过让李显比较关注的是婆罗国作物品种多并且产量很高!

李显心里换算了一圈,发现婆罗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真的是非常非常不错的,基本上谷物一年两熟三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,那边人口还不多,粮食储备比大唐不是充足一点半点啊。当然旃达钵肯定不会透露太多储备粮信息的,但是那也不妨碍李显去揣测啊,婆罗全国总人数,再加上他们的耕地数,哪怕生产力比大唐还要低下,也能算出一个大概的数目来。

最近大唐中央高层从上到下都在为粮食发愁——要不是粮食不够,估计这会大唐的将领已经去吐蕃的地盘上溜达了一圈了。

后世的时候各种粮食能源什么的进出口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,现在大唐虽然开放,但是在粮食进出口方面似乎并没有形成规模,而且虽然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了规模,但是路线太远流程太长,并不适合作为国与国之间的稳定贸易交换。

婆罗国可以作为一个交易对象,大唐周边的其他小国,唔,没什么反骨的也可以作为交易对象啊。

只不过李显知道自己想的可能不够全面,所以虽然心里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办法,但却并没有跟旃达钵透露任何讯息,只是稍微多打听了一点那边的农业状况,却也把握好了分寸。

郑玘是十分了解李显的,之前李显对旃达钵一直都是冷淡客气,现在忽然变的热情了许多,问的问题都增加了,他就知道李显肯定是想到什么了。

等结束一天的形成,灌了满耳朵旃达钵对天朝上国的赞叹之后,李显和郑玘终于是告辞回家了,在回去的路上郑玘就问了一句:“有想法?”

李显一点也不惊讶于郑玘的敏锐,郑玘一直跟在身边能没察觉才怪,李显凑到郑玘身边小声说了一下这样的想法,然后问道: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

郑玘听了之后倒是没有多惊讶,只是立刻反问道:“你是怎么想的?交换?用什么来交换?这个价值怎么衡量?粮食属于非常重要的资源,你确定婆罗国会同意?”

李显歪头看着他:“所以这件事儿还要讨论啊,我现在只是在思考这件事儿能不能行,能行就跟阿爹阿娘说一下,不行……就当我没提过。”

是的,就算郑玘不说他也要问问郑玘的意见的,郑玘考虑的事情总比他考虑的周到许多,郑玘觉得可行的话那至少这件事儿是可以说出来的。

郑玘面无表情的看了李显一眼,突然觉得心有点累,周王殿下别的不会,甩手掌柜倒是做得非常不错啊,其实如果是别的事情,郑玘肯定会让李显自己去想,只不过他说的这事儿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真的太多了。

“你可以去跟圣人娘子请教。”郑玘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没再说别的了。

李显瞬间秒懂,ok,这事儿有可行的余地,于是等他进宫去跟爹娘报告工作情况的时候,就顺口将这个想法说了。

李治和武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这的确是有好处的,他们两个很感兴趣的问了一下,只不过李显知道的并不多,因为不能透露出这种倾向,毕竟还没有上报谁知道能不能行,所以知道的并不是很多,李显的意思是,如果有这方面的想法呢,就可以直接找人跟婆罗国王交涉了。

李治很干脆的直接将太子、沛王、三位丞相以及户部尚书都给喊了过来,哦,当然郑玘也要过来的,毕竟接待外宾这个活主要是他在干。李治先是询问了一下郑玘对婆罗国的看法,对比了一下李显说的觉得两个人虽然描述上有出入,但评价都差不多,于是李治果断将李显的想法给说了出来。

对此大家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,也跟郑玘的问的问题差不多——这个办法可行,但要怎么做交易?交易的价值衡量是什么?最主要的婆罗国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?

不知道为什么,大唐周边的那些小国一个比一个的不老实,简直让人无比头疼,这样紧张的关系想要互惠互利也是不可能的,他们担心婆罗国也有野心。

李显想了想说道:“婆罗王亲自来大唐求娶公主已经代表了他对大唐的态度了啊,至少在他在位的时候应该不会出问题,更何况就算出问题了……又能怎么样?弱国寡民而已。”

李治果断表示:“既然周王已经胸有成竹,那就写个节略呈上来吧。”

啥?

李显转头瞪大眼睛看着他爹,一时之间几乎有些难以置信,这事儿……难道不应该户部的活儿?我现在还领着鸿胪寺的差事呢,亲爹,你这是让我搞兼职吗?

让他没想到的是连武后都同意李治的想法——这两位已经开始培养儿子了,在李治看来李显这个儿子很奇特,你说他想得多吧,这人太简单太好懂了,你说他想得少吧,但是他的想法经常能让人惊讶。

研究食谱,研究兵法,研究水利,研究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